沪剧,是上海地方戏曲剧种,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。沪剧曲调清新优美,具有浓郁的江南丝竹韵味。沪剧舞台上明星荟萃,流光溢彩,涌现了一批大家、名角。“今日闵行”推出“沪剧人生”,为你讲述沪剧发展中那些人、那些事。本期介绍的沪剧大家是吴祥麟、吴金凤
音频最后请大家欣赏沪剧老艺人王又琴演唱的沪剧《刁刘氏》选段:玉兰五更。这出戏曾经也是吴祥麟、吴金凤二位老师的代表作。(吴祥麟、吴金凤在舞台上塑造了许多艺术形象,但限于当时的录音条件,许多唱段资料都没有保存下来,包括本人的照片也没有留下来,有点遗憾。)
吴祥麟、吴金凤夫妇曾经是申曲界专唱电台的红艺人,一度春风得意、事业登峰,红极一时。可是这样的名人最后的结局竟充满了悲剧色彩。吴祥麟祖籍浙江宁波,1896年出生在上海老城厢一户贫民家庭,早年曾在皮鞋店学徒。空闲时吴祥麟常常去看路边空地上艺人的演出,渐渐地被这种戏曲艺术所吸引陶醉。经人介绍拜当时申曲界的前辈艺人马月松为师,开始了学艺生涯。
吴祥麟之子
马月松(1887—1946),北蔡人,是前辈艺人陈锡卿的大弟子,先习旦后改生,还能弹奏琵琶,是申曲界出了名的好好先生。他为人善良谦卑,造诣深厚,会戏甚多,弟子有吴祥麟、陈松林、汪彩荪和小阿顺等人。以前的艺人非常保守,唯恐别人偷了他的本事,就连对自己的徒弟也是如此。但马老先生确属例外,他觉得吴祥麟是个可塑之才,而且非常好学,就主动将一出出戏毫无保留地传授予他。从对子戏到同场戏,从《卖桃子》到《借黄糠》,手把手,一句句地教唱。吴祥麟怕忘记就把老师每天教的唱词记在本子上,马老师看到后立马喝斥道:“不要写,要吃这口饭,必须记在脑子里。”并抓起本子,撕得粉碎。老师的举动惊吓了他,也激励了他,吴祥麟得到了感悟,增强了自己的信心,每天晚上背词,白天演出,终于从众艺徒中脱颖而出,从龙套升到了小生。